市卫健局:冲锋在前战疫情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卫生健康局快速反应,迅速整合队伍,指挥在前、调度在前,经过五十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取得了战“疫”阶段性成果。截至3月18日,全市连续37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在全省公布的103个县(市、区)风险等级评价中连续6次被评为低风险区域。

闻令而行

1月17日,按照省卫健委疫情防控视频会议精神,市卫健局迅速做出防控工作部署,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疾病控制、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督导检查、健康宣教、后勤保障六个专班开展工作,第一时间明确定点救治医院、隔离治疗场所,第一时间启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等工作程序,第一时间开展疫情防控培训、模拟应急演练,第一时间进行应急物资盘存和采购,快速筑起第一道疫情防控网。

1月22日,市级防控会议结束后,市卫健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发出“全面取消春节假期,全面进入战‘疫’状态”的紧急通知,进一步提出“六加强、六提高”的防控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加强预警监测、提高感控能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急准备、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加强督办检查、提高防控质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声令下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进入到“战斗”工作状态,全面备战备勤,赢得了先机和主动。

科学救治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紧急调整医疗资源布局。第一时间改造市第一医院传染科为重症救治病区(设置重症救治病房19间、病床38张),两天半改造李楼卫生院为定点隔离病区(设隔离病房91间、病床182张),七天改造一医院江山分院为备用隔离病区(设隔离病房43间、病床86张),规范设置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17个,快速形成了发热人员排查,疑似、密接人员隔离,确诊患者救治,重症病例抢救的工作闭环。

提升诊疗能力。一方面紧跟国家新冠肺炎防控方案(1至5版)、诊疗方案(1至7版)及各项技术指南、操作规程更新步伐,不断完善、优化、细化我市方案,多途径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全面提高医护人员防治能力和水平。累计开展集中培训10批次,开展巡回指导3批次,受训人员达900余人。另一方面,统筹调度各医疗机构共75名技术骨干组成“冲锋队”,进驻李楼卫生院隔离病区集中攻坚,以“最严格”的防护措施、“最严格”工作制度、“最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截至3月18日,全市累计确诊病例4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3例,其中:原确诊病例39例、原疑似病例74例;目前仍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2例。同时,积极发挥市医院感染质控制中心作用,组成“巡查小分队”分赴各医疗卫生机构巡回开展院感质量控制,严防院内交叉感染。疫情期间,全市未发生一例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

强化保障

摸清传染路径是精准施策的基础。市卫健局强化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防控,只要出现疑似病例,疾控中心迅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了解患者发病前14天的生活轨迹,全面追踪密切接触者,宁可十防九空,也要尽最大努力切断传染源,防止扩散。截止目前,累计开展核酸检测采样3768人次,流行病学调查1013人,涉疫场所消毒消杀901个。

市卫健局还组织专员对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疫情防控物资进行统计,建立了《疫情物资储备台账》和信息日报制,动态掌握医疗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库存量、消耗量、缺口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多渠道、多方式筹集防控物资,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加紧采购及社会捐助,全力以赴做好物资储备,有效保障了全市防控物资基本够用。截止3月18日,累计向上争取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紫外线杀菌车等医用设备90余台(套),争取医用酒精、84消毒液、双氧水等消毒物资60余吨;收到各地捐赠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物资75余万套(件)、消毒物资约8吨;自行采购防护物资6万余套(件)、消毒物资约1.4吨。

规范物资调配。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审批、统一调配”和“保一线、保重点”的原则,对防控物资进行严格管理、有序调配,确保每一份防控物资都用在“刀刃上”。累计调拨医用防护服2.7余万套,N95、KN95口罩3.5万余个,医用外科口罩10万余个,普通口罩近75万个。累计调拨酒精、84消毒液等物资近60余吨。

(通讯员  高启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