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老河口出口货物“批次检验”改革破冰 企业通关跑出“加速度”

近日,笔者从老河口市商务局获悉,老河口市成功获批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出口货物“批次检验”改革试点。这项源自企业痛点的制度创新,将原本需要逐批查验的出口流程,优化为“首检合格、批次放行”的新模式,预计可使企业单批货物通关时效提升1倍以上。

今年3月,市商务局在调研中发现,85%的复出口货物属于同批次重复申报,完全具备流程优化空间。随着外贸规模持续扩大,老河口出口企业长期受困于“货物等查验”的难题。4月初,该市抓住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契机,由市政府牵头向襄阳海关提交改革方案,采取“批次检验”新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批次检验”模式,简而言之,即海关在保持严格检验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选择优质企业作为试点,经首次检验合格后,后续同一批次货物在检验周期内,海关将主要通过单证验证或单证分单等方式进行监管,大大减少了现场检验频次。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让企业享受到了“即报、即验、即放”的便利,有效缓解了车辆等待、货物积压等问题。

“自从采用‘批次检验’模式后,我们的出口流程变得更加顺畅,物流效率显著提升。” 湖北圣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总难掩喜悦之情,“以前,每批货物都要经过逐批现场人工检验,较长的等待时间往往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现在同一批次内的货物出口,只需提交相关单证,很快就能获得放行通知,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这场源自基层实践的改革,正是老河口市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的生动注脚。正如当地企业家所言:“政府主动拆门槛,企业才能跨栏跑。”在这条优化营商环境的赛道上,老河口正以制度创新的“加速度”,跑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高度”。

(作者:通讯员 刘伟 李怡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