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如何既满足孩子们亲水天性,又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老河口市洪山嘴镇创新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走访调研摸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安全泳池,探索出一条“疏堵结合”的防溺水新路径。
一线调研:揪出“无安全处可游”痛点
洪山嘴镇水域资源丰富,拥有15公里汉江岸线和14座中小型水库,防溺水任务艰巨。尽管该镇严格落实“四个一”防护措施,增设救生圈、安全绳、救生杆等设备500余件,但巡查中发现,仍有孩子偷偷到野外水域嬉戏。
“堵不如疏,关键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玩水去处。”6月下旬,镇党委组织镇村干部、教师、人大代表走访300余户家庭,发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对安全嬉水场所需求迫切。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防溺水不能只靠围堵,必须疏堵结合,从源头解决问题。”
一线破题:山泉水变身“安全泳池”
7月初,该镇干部在瓦城沟村调研时发现,该村深井自流山泉水水质清澈、流量稳定,具备建设安全嬉水场所的条件。经多方论证,镇村两级敲定“一水两用”方案:利用山泉建设30平方米便民洗衣池和130平方米儿童泳池,水深均控制在80厘米以内,既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又为孩子提供安全玩水空间。
为解决资金难题,镇党委争取项目支持,发动乡贤捐助,村民投工投劳。近日,泳池正式开放,孩子们在专人看护下尽情戏水,家长连连称赞:“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盯着孩子野泳了!”
一线落实:多方联动织密防护网
为确保长效管理,瓦城沟村成立由退伍军人和水性好的村民组成的“安全守护队”,每日值守并配备救生设备;镇卫生院定期检测水质,村“两委”组织家长轮流参与维护。同时,全镇持续强化“堵”的力度,今年已设置防溺水警示牌163块,开展“水花行动”游泳培训150人次,教师巡河400余人次,组建爱心托管班每日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覆盖学生300余名。
从被动防到主动疏,这为农村防溺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更是乡村践行为民务实理念的生动注脚,巧用资源整合破解民生难题,让公共服务精准抵达群众需求。这份扎根乡土的民生关怀,正以看得见的变化提升着村民的幸福感,让“为民办实事”的承诺在点滴行动中生根发芽,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