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老河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向大家介绍老河口市人才新政,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邢秀芹同志;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王良栋同志;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琼同志;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范炜同志;
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璐同志;
下面,进行第一项,请市委组织部邢秀芹同志介绍我市最新出台的人才新政整体情况。
老河口市人才新政整体情况
老河口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 邢秀芹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河口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关注!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委、襄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之际,我市聚焦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发展目标,2月3日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加快建设汉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县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后称《意见》),同时,配套了《老河口市人才安居保障办法》等方案,一体推进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为重振老河口雄风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系统谋划,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近年来,通过产业特职人才挂职、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团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先后柔性引进高校国企挂职人才28人,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40人。实施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两回两带”工程,出台10个方面32条支持回乡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吸引在外能人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回乡。到2025年,新引进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0个,来老河口全职工作的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人,吸引大学生等各类人才8000人以上,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提升,人才效能、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努力使我市人才竞争力位居全省县级前列,成为产业人才优势明显、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汉江流域县域创新中心。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一体化抓好人才引育留用。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引人才、突出重点育人才、畅通渠道用人才、创优环境留人才,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创造性地开展了“小汉口名师工程”“小汉口名医工程”“小汉口文化名人名家工程”“小汉口名匠”等四名工程。通过职业教育+就业创业+高端引领,打通人才培育链,探索产教融合、产业协同育人等模式,新增产业工人2500人。通过招才引智、校企校地共建、项目合作研发等,先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6个;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9家,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6家。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先后发放2000多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及住房保障资金,建成264套人才公寓,先后为20多名高层次人才办理家属随迁。
下一步,我们将从支持企业引进人才、支持事业单位引才、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发展平台等方面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产业工人及中高端人才向老河口集聚。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
为营造爱才重才的良好氛围,我市突出党管人才,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市委书记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27个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为成员;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市“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从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考核激励等方面,建立健全党管人才保障机制。
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扩张的关键发展时期。我们突出分类施策,对企业引进人才加大扶持力度,扩大企业享受政策覆盖面;提高对产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支持额度。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强化安居保障、强化精准服务,不断细化政策兑现措施,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老河口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创业有资助、引进有扶持、培养有措施、服务有保障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汉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县域创新中心,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二项,请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湖北日报:我是湖北日报的记者。据了解,老河口市通过科学谋划、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营造了人才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请问,新推出的人才政策与过去的政策相比有哪些新特点?谢谢。
邢秀芹:感谢记者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本次新出台的《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管总性文件,包括: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发展平台、人才服务环境、人才保障机制六个部分。人才新政与过去的政策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新特点:
一是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坚持优惠政策总体上不低于县级市同类城市的标准,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坚持分类施策,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灵活设置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引才,将涉及企业类政策扩展至13条。坚持问题导向,由“老河口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转向“人才需要什么老河口就提供什么”,增强人才的获得感。
二是具有更高的精准度。
新政与之前制定的《小汉口人才支持计划》相比,做了大幅的调整优化。在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加大产业人才培育、小汉口名医方面做出改进,新增了“购房首付款补贴券”、支持事业单位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乡村人才振兴”等方面内容。
三是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坚持及时、便捷的原则,重新梳理兑现环节程序,提高人才政策落地率。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发布人才政策清单。考虑财政保障能力,适当扩大企业引才补贴范围。强化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进行奖补,发挥资金最大效益。谢谢。
主持人:好的,请记者继续提问。
荆楚网:我是荆楚网的记者。请问,针对吸引各类人才来老河口就业,市人社局有哪些政策措施?
王良栋:感谢记者提问。人社局的具体政策保障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
一是对人才进行分类施策。对于企业全职新引进的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毕业5年内的硕士研究生(取得学历学位)、“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按规定在老河口市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每人分别发放生活补贴。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比照硕士研究生执行,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比照全日制本科生执行。首次在老河口市企业就业,且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大专(含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中专(含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每人分别发放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和高级工班毕业生比照专科毕业生执行。对于事业单位全职新引进的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双一流”建设高校紧缺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老河口市首次就业、按规定在老河口市缴纳社会保险的,每人分别发放生活补贴。紧缺专业目录由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认定后发布。
二是强化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培育。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规上企业与高职院校或职业学校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引导鼓励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开展就业见习活动。对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就业见习的单位发放见习补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企业开展新技师培训,对完成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企业技能培训补贴。支持企业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提升技能,对取得初级工(5级)、中级工(4级)、高级工(3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规定给予技能提升补贴。对创建襄阳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市财政给予一次性配套奖励5万元。支持市场主体新建老河口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经评审认定后给予1万元经费资助。评选“小汉口名匠”,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
三是支持事业单位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事业单位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单位原则上应有编制空缺。如因特殊情况暂无编制空缺、近期能够腾出编制的,经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审核同意,可使用老河口市人才专项编制,先进后出、逐步消化。在高层次人才密集的事业单位设置特设岗位,用于“高精尖缺”人才的职称评聘。同时,放宽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年龄限制。教育、医疗、科研、文化等领域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高层次人才,退休后返聘允许市场化取酬。谢谢。
主持人:请记者继续提问。
襄阳日报:我是襄阳日报的记者。请问在推进企业引才方面,市科经局主要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如何打造人才发展平台?谢谢。
王璐: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在推进企业引才方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是支持企业柔性引进紧缺高端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A类、B类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予以支持,C类、D类人才分别按照企业实际支付人才薪酬待遇的50%,最高给予企业10万元、5万元一次性补助。支持企业柔性引进外国专家,对经批准新引进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合同(协议)的经济技术类专家(B类及以上),经认定后按每人1.5万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所需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二是对引才育才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开展“人才强企”建设活动,将企业新引进培养人才的层次和数量、缴纳社保、人才贡献、人才流失率等作为重要参考。对入选的企业发放引才补助,补助标准为新引进的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000元/人、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2000元/人、全日制本科毕业生1000元/人。企业引进的人才在老河口市申报入选国家、省级重大人才工程(计划)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资助(税前)。所需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三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素质。举办企业家论坛、沙龙,搭建企业家专题培训、学习考察、对接合作、代际交流、导师帮带等平台,采取研修培训、教授讲座、线上培训等方式,每年组织培训企业家、高管人员、总经理助理、科研带头人、中层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工程师等200名,培养一批领军型企业家和优秀青年企业家。
此外,我们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积极构筑平台赋能,建强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人才发展平台。
一是建好用好科创平台。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所、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当年新认定的省级、襄阳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按照《老河口市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规定落实扶持措施。
二是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鼓励支持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海智计划工作站等平台。按照《老河口市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规定落实扶持措施,争创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三是打造人才双创服务平台。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返乡创业示范园建设,促进服务平台提档升级,为人才返乡就业和创新创业提供全过程、低成本、便利化服务。对当年新认定的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和襄阳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市财政分别配套奖励20万元、10万元。所需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谢谢。
主持人:请记者继续提问。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我是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请问新出台的《老河口市人才安居保障办法》《老河口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有哪些亮点,住建部门将如何推动政策落实?
范炜:好的,感谢提问。新出台的《老河口市人才安居保障办法》,本着“广聚天下英才,全力服务人才”的原则,着力打造“应聘期间免费入住人才驿站—入职之后拎包入住人才公寓—领取首付款补贴券购买商品房”的服务闭环。其中,人才驿站,是我市统筹建设、按照属地原则提供给人才短期免费入住的周转房,为符合条件的来老河口求职应聘的大学生和技能人才、为企业开展短期服务的专家人才等提供免费住宿。入住时长原则上同一人才单次入住不超过3天、每年不超过4次;来老河口企业开展短期指导服务的院士专家时长根据服务时限确定。人才公寓租住的申请对象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租赁总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对于有实际困难确需续租的,实行一年一续,原则上最长不超过两年。购房首付款补贴券,是向新在老河口市区首次就业(含返乡创业)3年内的人才发放的一次性首付款补贴券,补贴标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一事一议”;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分别发放12万元、10万元;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本科生、专科生分别发放8万元、4万元、2万元、1万元。
为保障人才在河口安居,住建部门通过新建、配建、购买商品住房、改建、租赁以及支持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筹集人才公寓,保障各类人才住房需求。对符合条件人才落实按公积金贷款1.2-1.5倍系数申请贷款服务。谢谢。
主持人:请记者提问。
5.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我是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资金投入是人才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请问市财政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落实?
张琼:感谢提问。为保证人才政策兑现、增强人才即时获得感,围绕新政,市财政将以最大理想化落实好资金保障。一是强化资金安排。通过各部门联动进行精准测算资金需求,及时足额纳入预算,全力保障政策执行,不打“白条”。二是优化资金管理。相关部门按程序编制经费预算报市政府研究,严格依法依规依政策依程序列支,确保人才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确保资金公开透明。财政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公开人才资金预算、执行、决算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谢谢。
邢秀芹:各位朋友,同志们!我们将以更高的定位、更新的理念、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努力将老河口打造成集聚人才的强磁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人才向往之地和人才奔流之地,开创全市人才工作新局面。
主持人:感谢记者朋友提问和各位嘉宾的专业解答。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