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光点亮天河口袋公园,晨跑者沿着滨江绿道挥汗前行,三五成群的市民在树荫下打着太极……这样充满活力的清晨图景,如今已成老河口街头巷尾的日常标配。这份扑面而来的“烟火气”与“文明味”,源自一座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初心。
近年来,我市从群众目光所及的细节处破题,用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升级,让文明城市真正成为“幸福加码”的民心工程。
路网翻新、场馆升级,生活圈越织越密。持续投入实施城区路网改造升级工程,打通杨家道子、光明巷、秋丰路、花园路等15条断头路,完成航空路、交通路、汉孟路等17条老旧道路的升级改造。新建、改造4座农贸市场,正兴街市集间“菜篮子”盛满人间烟火,中山大市场“老字号”邂逅现代美学。建成集“文博图、科技馆、档案馆、市民安全体验教育中心、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服务综合场馆,让科技与文化共舞,历史与未来交响。新建(改扩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0个、实践站255个,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15分钟便民生活圈绘就“幸福半径”。绿心公园、梨花湖生态湿地公园、江滩公园、天河公园等13座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铺陈“翡翠项链”,新建升级38处“口袋公园”点缀街角,新增268.17公顷绿肺吐纳清新。
路口有了“智能管家”,车流人流更显从容。建立“高峰站点、平峰巡线、低峰查违”机制,将北京路、汉口路、胜利路等24条路段确定为“严管街”,落实“高峰岗”“护学岗”,加强17个交通路口和校园周边每日站点执勤,通过强化执法、规范管理,纠正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等不文明行为,提升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城区主要路段设置中心隔离护栏、人行护栏;升级改造城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及语音提示系统;新建五福楼、仁义街、水西门等城区公共停车场,大街小巷停车位应划尽划,有效规范城区停车秩序,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
老旧小区“逆生长”,背街小巷亮堂堂。累计为523个老旧小区、313条背街小巷焕新容颜,受益家庭6万余户。1700盏明灯照亮归家路,4000处楼梯垃圾道销声匿迹。31个渍涝点变身“海绵街区”,沿江大道汉江大桥下、花园路汉滨新村等地段“看海”记忆尘封历史。新建59座城市公厕,让市民如厕更舒心。以市容环境整治、小区规范管理、空中线缆乱象治理、市政设施维护为重点领域,纵深推进十五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靶向施治路不平、灯不明、环境差、行路难、垃圾多等群众身边的问题。一系列硬件升级举措,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