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刘辉: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出席老河口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召开的是老河口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首先介绍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

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市营商办主任 王伟先生;

老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迎荣女士;

老河口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瑞峰先生;

老河口市科经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璐女士。

我是主持人刘辉。

首先请王伟先生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情况做相关介绍。

王伟: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全力打造政务环境更高效、市场环境更便利、法治环境更公平的营商环境。在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25,较2022年进位4名,连续2年评价位于全省第一方阵,襄阳市第2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先行区改革实现新突破。2023年,我市以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创建工作为抓手,用“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10 项先行区改革事项入选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其中“二手房‘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改革”、“探索建立纳税人诉求快速响应、服务有效供给机制”纳入国家试点改革事项,新型“政银担”改革、创业担保贷款高效办、执前和解机制前置、涉市场主体案件社会调查和影响风险研判等8项改革事项获得湖北省复制推广,改革事项在襄阳市位列第1。

二、降本减负取得新成效。以控制成本为核心,重点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一事联办”线上办件749件、线下办件6876件,跨省通办业务3514件,157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全面推行“五证同发”,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16个项目享受改革成果,项目前期审批时间平均缩短30%。加大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运用力度,让项目提前“起跑”,累计为54个项目应用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平均每个项目节省成本50万元。强化金融扶持举措,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亿元,同比增幅11.73%;举办“金融早春行”集中签约活动,各银行对企业授信24亿元,对政府及产业链授信140亿元。

三、破解顽瘴痼疾取得新进展。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建立市四大家领导包联重点企业机制,组建66个工作专班,包保联系132家企业;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聚焦政务平台不够畅通、金融扶持担保链条不够完善、民营企业发展动力不够强劲、协议承诺不履约不兑现等问题,出台《破解顽瘴痼疾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分解方案的通知》,排查并推动解决制约优化营商环境问题104个,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四、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制造业第一,工业优先,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不动摇,持续开展大员招商、以商招商、专题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高频外出,统筹推动招大引强、项目签约、项目入库等各项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新签约项目82个,合同投资总额450亿元,同比增长71.19%,目前纳入全市动态管理项目共计114个,中力电动叉车老河口生产基地一期二阶段、科飞年产1万吨产气材料生产、呐博啤酒全国总部和啤酒产业园等54个项目开工在建,宏业机械零部件加工项目、鑫顺模具制造项目、新之丰展示展柜生产等5个项目完成竣工。

五、市场主体培育获得新动能。高效落实惠企政策,以政府诚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2023年,企业减税降费5亿元,办理留抵退税6400万元;“无申请兑现”资金5800万元,惠及475家企业和个人。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全面升级企业开办“1050”标准,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19000户;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培育各类市场主体4520户,其中按照“1050”标准共办理企业登记938户。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抓流程优化、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抓服务升级、对标先进典型抓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领域抓专项整治、聚焦成本控制抓降本减负,锚定营商环境评价全省第一方阵、冲刺全省二十强的目标不动摇,实施政务效能提速、市场机制优化、要素配置提能、信用河口建设、政策体系强基六大行动,不断提振市场信心,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更优环境。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刘辉:

谢谢王伟先生的详细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荆楚网:

我是荆楚网的记者。市场监管部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如何有效减少对经营主体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减轻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有哪些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

刘辉:

这个问题请市场监督管理局李迎荣女士回答。

李迎荣:

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老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加强和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深入推进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跨部门联合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合监管效能逐步提升。全市发起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226次,联合抽查占比100%,采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203次,占比89.82%,累计减少进企检查346次,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有效降低了经营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双随机”监管工作方案》,科学研判经营主体违法失信的风险高低,根据监管对象信用风险等级和行业特点,推进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监管综合效能。    

二是加强分类监管。依托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实现全市6.6万余户经营主体分类结果实时动态更新。对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为A、B、C、D四类的经营主体(其中A类12325户,B类52410户,C类1560户,D类655户)进行分类监管,对A类经营主体,除特殊情况或有明确规定外,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对信用风险分类为B类经营主体,按常规抽查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C类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对D类实行重点监管。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近年来,根据经营主体信用风险情况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和频次203次,累计减少进企检查346次,有效提升了监管靶向性。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拓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广度、深度,强化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创新开展“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抽查,全面提升监管科学化、精准化和差异化水平。

刘辉:

谢谢,请记者继续提问。

湖北日报客户端:

我是湖北日报客户端的记者。企业家在本地投资兴业等办事体验,直接关系到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请问本市在优化政务环境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辉:

这个问题请行政审批局黄瑞峰先生回答。

黄瑞峰:

感谢记者的提问。优化政务环境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行政审批局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各项改革。

一是立足“小窗口”,优化“大环境”。在市民中心设置了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群众在综合窗口即可办理30多个部门10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群众办事不用再多头跑。在24小时自助服务厅,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点,群众可以就近办理各类事项,今年以来受理各类事项1.9万余件。

二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减少各类证明,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实现证明从“索要”到“不要”,从“多头跑”到“不用跑”,从“群众跑”到“部门跑”。同时,为了解决群众在外地办事难的烦恼,我们先后与河南、陕西、湖南、江西、广东5省18地签订异地通办协议。

三是审批“减流程”,服务“提速度”。从服务企业和方便群众办事角度出发,我们选取了涉及面大、办件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组合为“一件事”。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置联办窗口18个,涵盖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灵活就业”“新生儿落户”“军人退役”等一件事内容。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理线上线下“一事联办”办件近1.1万件。

四是项目“优服务”,便民利企“更省心”。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围绕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构建“六多合一”(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审批模式。开展了工业项目五证同发,实施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探索扩大告知承诺事项办理范围,分类推进审批方式改革,落实“零拒绝”服务标准。做实区域性统一评价,累计54个项目应用区评成果,平均每个项目节省资金50余万元。我们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采用远程视频踏勘代替现场踏勘,进一步缩减项目手续办理时限。建立了市、乡镇办(园区)、项目服务秘书三级帮代办服务机制,对投资项目从前期、准入、审批、验收等全过程开展帮代办服务,将原来“企业办”变为主动“帮代办”。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刘辉:

谢谢,请继续提问!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

我是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2023年,面对多重超预期挑战,全市工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取得较好成效。请问今年以来老河口市工业发展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在产业提档升级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刘辉:

这个问题请科经局王璐女士回答。

王璐:

感谢这位记者同志对工业经济的关心。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中求进、以稳促进、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和各级工业经济会议精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2%,增加值增速达10.0%;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2.4%,182.6%;宇安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加工、奥胜电子电感生产线等20个以上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快进发展势头。

为确保这一良好开局持续发展,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制造业第一、工业优先、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发展理念不动摇,聚焦“4+7+3”产业体系(4个新质产业:铝制口品全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精细化工。7个传统产业:木业家居、纺织服装、建材冶金等。3个未来产业:半导体、飞行汽车零部件、人工智能),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襄阳市域先进制造业副中心。

一是在“扶”字上出实招。我们正在筹划出台新一轮支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将从“培育优质先进制造业实体、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数字赋能”等方面为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在“实”字上见实效。围绕“项目建设年”,充分发挥招商引资项目月研判、招商引资工作提示函等5项工作制度优势,聚焦“4+7+3”产业体系,力争全年新落地先进制造业工业项目不少于20个,动态保持“在谈一批、过会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的招商态势,培育产业发展新质生力军。

三是在“服”上下功夫。以“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为抓手,深化首问负责制,推动问题发现在一线、任务安排在一线、跟踪问效在一线,确保实现项目服务,问题响应率100%、问题化解率95%以上、服务满意度95%以上。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刘辉: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