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喜获全国“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称号

本网讯(通讯员 崔涛)近日,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博鳌论坛组委会授予老河口市“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荣誉称号。

据介绍,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博鳌论坛“为中国之治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主题,由中国法治日报社、法治周末报社承办,北京绿动未来传媒有限公司协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活动主要围绕“社会治理创新、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城市建设”三方面的创新要素展开具有借鉴性和建设性的互动交流,专家组从“总体评价、体系模式、创新内容、数据事例、明显成效、其他突出特色”六个维度进行了评议打分,同时点赞、报道、推介一批优秀的经验案例。

据了解,此次活动自2020年8月开始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法治政府和平安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好故事。本着自主、自愿参与的原则,截至2020年12月15日,会务组共收到申报案例315份,经“汇总分析、自荐推荐、公示点赞、舆情分析、综合比对”环节,初步汇总180份候选案例,老河口市在列。2021年1月12日,“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颁奖典礼”在海南省琼海市召开。根据评议综合得分,老河口市荣获“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称号。

在此次论坛上,我市以《“一体四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题将该市在市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平安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向参加此次活动的其他城市进行了广泛交流和互动。

提升群众安全感“五大行动”启动仪式

坚持顶层设计,科学构建良法善治工作体系。出台《老河口市创建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乡镇政法综治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实施方案(试行)》等配套文件,分解细化工作任务,领导领衔包保、牵头单位统筹推进、责任单位全力配合,为探索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市域特点、彰显老河口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画好蓝图、搭好框架、强力推进。

坚持固本强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注重充实基层力量,选优配齐10个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员,每个乡镇配备2名政法干事,考核“指挥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注重加强基础建设,建成1个县级综治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1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244个,镇村综治中心入驻党群服务中心,推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运作模式,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效能。

坚持共建融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内生力。加快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智能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市领导领衔6个平安示范项目,打造12个市域社会治理试点项目,对20个基层社会治理试点项目进行实地观摩、现场拉练、督促推进,创建10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10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198个小区成立业委会或居民自治小组,68个小区成立物业服务机构,25个社区制定居民公约,创建10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襄阳好人、荆楚楷模、中国好人”等38个先进典型引领德治教化,“双报到”党支部、居民议事会、积分式自治物业深受群众欢迎,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构建起了安定有序的治理生态。

坚持源头化解,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吸附力。推行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在市民服务中心建成“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积极发挥人民调解体系作用,利用人头熟、地理熟、人情熟等优势,就地化解群众身边的小纠纷、小矛盾、小隐患1800余件。全市1300余名城乡网格员迅速投入战“疫”、平安建设之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排查宣传、卡点值守、代办代购,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格格”。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前调解委员会、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律师调解室,开展线上调解、诉前调解、法律咨询,受理诉求调解160余件,调解金额2700余万元,极大提升了化解效率。

扎实开展平安志愿者活动

坚持科技为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支撑力。高标准建成“雪亮工程”,全面建成1个县级共享平台、10个乡镇监控中心、218个村级监控中心,1167个网视频探头覆盖所有行政村和重点部位,并与襄阳雪亮工程、公安视频监控、大数据中心等平台互联互通,在线率稳定在94%以上。依托“雪亮工程”平台,投资400万余元,在境内54.8公里汉江沿线布设12个双光谱热成像云台摄像机,新增“平安乡村”视频监控接入点位1万余个,助推汉江禁捕、农村治安等智能化巡逻,目前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成功找回11名走失老人,协助侦破90余起治安案件,劝散涉疫人员聚集300余批次,已成为情报收集、巡逻预警、协助破案、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智能卫士”。老河口政法智能治理经验做法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集中关注,并得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高度评价和襄阳市领导同志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