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素质提升年】市人民法院:铸魂砺能扬清风 淬炼法院硬队伍

今年以来,市人民法院按照“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部署,坚持以“河法弄潮”品牌建设为载体,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境界,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廉洁自律中筑牢底线,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法院铁军,为老河口高质量发展贡献更优司法力量。

强化思想武装,夯实履职根基

构建“铸魂赋能”双轨学习机制。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创新“五学联动”模式,组织干警列席党组会议、中心组学习30余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同步强化业务培训,实施“青蓝结对导师帮带”计划,形成23对结对关系。“小而精”提能“套餐”,加速青年干警成长成才。

打造“沉浸联动”立体教育矩阵。在丹渠博物馆成立襄阳法院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建立联学互学机制,赴襄阳市反腐倡廉教育中心开展“五四”青年节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举办“楚韵书香凝正气 端午粽情续文脉”读书分享会等活动6次,以实景课堂提升综合素养。

搭建“争鸣竞技”能力提升平台。开设“法院讲堂”“争鸣论坛”,依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采用“领导点题、干警集题、组员领题”揭榜形式,组织“股室长大讲堂”,形成重点课题10余项,组织同课共讲、同题共答,激发思辨能力,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突出实践锻炼,锤炼过硬本领

“一线淬炼”强担当。树立“勇当法治弄潮儿”导向,安排30余名青年干警下沉法庭、立案、执行一线轮岗锻炼。通过参与巡回审判、案件执行、信访接待等实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80余件,磨砺干警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能扛重担的品质和能力。2名干警合写的司法建议入选全省人民法院年度“十大优秀司法建议”,1名干警获湖北省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成绩突出个人。

“一线砺锋”精业务。组织干警列席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会议,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与疑难案例研讨20余次。深入企业、乡村开展“定制化”法律服务50余次,在化解群众纠纷和复杂问题中锤炼实战本领,加速培养善办案、敢担当的业务骨干。先后有5名青年干警成长为员额法官、部门负责人,2名青年干警成为部门副职。

“一线拓新”促引领。注重在基层实践中培养干警开拓创新、引领发展能力。鼓励干警参与高水平学术研讨、全国性论文竞赛、跨领域交流合作,2名干警先后参加第二届“双碳”法治(武汉)高峰论坛、第三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3篇论文荣获全省人民法院第三十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优秀奖,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格局,提升了引领工作变革能力。

划好制度标线,涵养良好生态

精准构建容错“安全区”,卸除担当包袱。持续深化廉政警示教育,聚焦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关键业务,明确履职用权的“红线”与“底线”。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提示、纠正14人,前置防线及时“修枝剪叶”,构建“安全区”的动态防护机制,为干部在“安全区”内担当作为提供组织保障。

刚性运用考核“指挥棒”,树立实干导向。优化考核制度,探索制定法官、执行员、司法辅助人员、综合人员及法警分类考核办法,不断强化考核量化和精准化,做到以“考”促绩、以“评”提效。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突出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专项制定人民法庭试行考核办法,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

织密司法作风“防护网”,夯实担当根基。靶向治理司法作风不严不实顽疾,出台落实阅核制、规范审限管理、判后答疑等制度文件5个,压缩权力任性空间。建立“八小时外”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通过清廉家书、廉政家访等,激活家庭“监督哨”作用。严格执行“三个规定”报告制度,全年有记录填报530条,持续涵养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