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秉承“创建为民 创建惠民”工作理念,着力解决城市建设中的短板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创文工作,城市品质、城市环境、市民素质、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改善。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投入。光化大道北延、滨江大道南延、汉江大道东延、秋丰路东延等“四延”工程基本贯通。汉孟路、飞翔路、花园西路、仁义街等道路完成改造,航空路、商业街改造进展顺利。公共服务综合功能区主体建筑已完工,室内装修装饰正加快施工,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科技馆、职工活动中心等涉及创文要素的各类文体场馆不足和短板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在交通秩序规范上疏堵结合。城区主要路段中心隔离护栏、人行护栏基本实现全覆盖,安装护栏长度近12000米;升级改造城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完成洪城门、拦马河等6处交通路口17个遮阳棚安装, 让居民等红灯时能够遮阳挡雨,更加舒心;新建五福楼、仁义街、水西门等城区公共停车场,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施划机动车停车位,增加停车位3356个。累计为电动自行车上牌78573台,加强了电动车销售源头治理,目前全市原销售低速电动四轮车的17家商户已全部完成退市,为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在人居环境改善上久久为功。截至目前,全市636个老旧小区,已改造432个,335个背街小巷,已改造245个,各项改造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安装路灯1700余盏,施划小区停车位586个,增绿植绿254棵树木、新增4000多平方米绿地,受益家庭约1.1万户3.9万余人。2021年在市政改造中,拆除困扰多年的“钉子户”、报亭3个,确保了城市道路更加通畅。累计新建36座城市公厕、16座集镇公厕,改建城市公厕124座。城南滨江景观带全线贯通,篮球场、羽毛球场、健康步行道等均已投入使用,市民文体活动、休闲空间进一步拓宽。
在城乡环境整治中多点发力。以“门前三保”、疫情防控常态化、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蜘蛛网”清除、“牛皮癣”清理、“城区养犬”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行动。深入开展城乡垃圾“清零行动”。全面清理规范马路市场,实施错时延时无缝隙管理,取缔了两仪街、三仪街、仁仪街马路市场,对正兴街、南街等临时马路市场设置公示牌,界定起止点、经营时间、经营要求。集中整治城区养犬,办理养犬证2260个,纠正违规行为2700起,处罚1200起,有力推动了全市文明养犬工作的开展。
实打实的投入和硬碰硬的措施,有力保障了创文工作向纵深推进,也让创文工作成为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
(融媒体中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