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未然陈列馆、袁书堂纪念馆、丹渠博物馆、鄂北五县暴动会议遗址等老河口市域范围内的红色景点,“十一”期间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据老河口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节期间,红色景点成为党史学习课堂,革命文物成为生动教材,红色血脉点点滴滴融入每一个游览者内心深处。
该负责人说,老河口市地处鄂西北革命老区,走出了著名诗人张光年、革命英雄袁书堂及袁氏四姐妹、左觉农等一大批优秀历史人物,沉淀了引丹大渠、江山三线火箭炮总装厂等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见证了老河口地方党组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生动呈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感天动地的建设场景。这些历史人物、遗址遗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生动教材,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财富。近年来,该市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成效初显。
“依托袁冲乡革命老区、丹渠精神、乡村民俗等文化底蕴,以引丹大渠为主线,遵循自然,依山带水,依渠布景、一线穿珠,累计投入3.6亿余元,精心打造丹渠十里画廊--袁书堂纪念馆--五县暴动旧址—袁冲村红色村庄精品旅游路线,形成食、宿、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全域旅游精品红色线路。”该负责人说,同时,该市围绕红色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旅游景点8处。投资5200万元,建成丹渠博物馆,6400余平米的丹渠游客集散中心,投资1.2亿元打造绿色丹渠十里画廊,投资500余万元修缮了下四河淤村五县暴动旧址,投资1000余万元重新修建袁书堂纪念馆,袁冲乡袁冲村被中组部列为湖北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全国试点。此外,提档建设光未然陈列馆、抗战文化广场、中山公园、百花烈士公园等近郊红色历史人文景点,在社区新建党史学习教育馆及红色文化长廊等红色人文景观,丰富红色文化生活,使红色人文资源融入市民生活。
“红色旅游资源和老河口市独特的旅游资源有机组合,融合发展,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竞争力,传承了红色精神、发展了老河口市旅游。”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青山说,通过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市红色旅游收入和游客流量持续增长,2021年以来全市已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同时,围绕抗战文化、《黄河大合唱》精神等文化精髓,精心设计纪念章、小挂件、折叠纸扇、木版年画等文创旅游纪念产品,拓展红色文化价值。目前已开发设计各类文创旅游产品20余种,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空间进一步向广度延伸。